生科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节 “青苗” 论坛——五大学术方向齐亮相,科研交流启新程
2025年11月7日下午3时,英国上市官网365学术活动节之“青苗”论坛在11教504会议室顺利落幕。解李帅老师出席并致开场辞,她指出研究生阶段是学术积累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,而学术交流是打破研究壁垒、激发创新灵感的重要桥梁。她鼓励同学们以论坛为纽带,主动分享研究心得、坦诚交流学术困惑,在跨领域探讨中拓宽科研视野、夯实专业基础。5位研究生围绕生物炼制、作物障碍、肿瘤靶向等前沿研究方向分享文献成果,充分展现了生科院学子扎实的学术功底与活跃的科研思维。

本次论坛聚焦多个前沿研究方向,汇报内容兼具深度与广度:
崔雨佳同学以《多倍体南荻:生物炼制中制备纤维素纳米晶的可持续原料》为题,系统分析了多倍体南荻的纤维结构特性,通过对比不同预处理工艺(酸碱处理、酶解辅助)对纤维素提取率的影响,验证了其在低成本、高纯度纤维素纳米晶制备中的优势,提出了“田间种植-原料预处理-绿色提取-产品应用”的全链条技术构想,为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方案。

焦露琪同学针对玉竹连作障碍问题,从土壤微生态失衡、化感物质积累、植株生理响应三个维度解析发病机制,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出连作土壤中优势致病菌与有益微生物菌群,进而提出“微生物菌剂接种+秸秆还田改良”的绿色修复技术,分享了盆栽试验中土壤理化性质改善、植株病害发生率降低30%以上的关键数据,为道地药材连作困境提供了可落地的破解思路。

万顺宁同学汇报了基于功能代谢组学的胰腺癌cAMP-AMP轴靶向研究,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筛选出胰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28种代谢物,聚焦cAMP-AMP信号轴的调控机制,验证了靶向该信号轴的小分子化合物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,结合细胞凋亡实验数据,提出了“代谢靶点+信号通路”联合干预的肿瘤治疗新方向。

胡茂茂同学围绕红肉猕猴桃品质调控,整合转录组、代谢组及表型数据,鉴定出调控果实着色的关键结构基因与调控糖酸积累的转录因子,通过关联分析构建了“基因-代谢物-品质性状”的调控网络,阐明了光照强度对猕猴桃代谢网络的影响机制,为果实品质定向改良提供了分子育种依据。

李柳燕同学聚焦食品源天然多糖的纯化工艺,梳理了海藻、食用菌等不同原料中多糖的提取特性,对比了热水提取、超声辅助提取、微波提取的效率差异,重点分享了柱层析纯化中洗脱液浓度、流速等关键参数对多糖纯度的影响,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多糖结构修饰对其抗氧化、免疫调节活性的提升效果,为食品功能因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。

汇报过程中,同学们不仅精准呈现了文献核心内容,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分享了独到的学术思考,现场提问互动踊跃,交流氛围热烈浓厚。此次 “青苗” 论坛的成功举办,为研究生搭建了跨方向、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,有效促进了不同研究领域间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,不仅有助于拓宽学子科研视野、激发创新思维,更为后续开展交叉融合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(初审:彭晓,二审:肖露,终审:朱杰辉)
